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9HgjVHAaAOHx4IiHfQwvhiT_5I4SM5Pwn5yC6bMdghY

❶ 作品名稱
藺食筵 - 有味道的藺草工藝宴
合作單位
台灣藺草學會、TUPANG地坊餐廳
❸ 合作類型
產品設計開發、展覽策劃、體驗設計、設計策略定位

Project
Rush Rush Diner
- A sensory culinary journey of rush weaving
Partners
Tshioh Rushcraft、TUPANG
❸ Project Type
Product design development、Design curation、Experience Design、Design direction consultancy



「母」
功能:麵包籃
材質:藺草


餐具概念:
啟發自典藏文獻圖片中,苑裡婦女排排坐的畫面。呼應了在苑裡由母親們共享、傳遞所串起的工藝文化。麵包籃以非尋常的大小設計,邀請參與者必須傳遞,擴大了「帽作為容器」的想像。而容器外延伸、有生命力的藺草流蘇,在傳遞間,劃過所有人的手間。除近距離看見藺草原型,也在觸覺中留下記憶。

主廚說菜:
這是中部地區最好吃的酸種麵包之一;跟國外的酸種麵包最大的不同在於刻意添加了20%的台灣小麥;可看到表面的氣孔大小不一,因為麵糰發酵的時間長達24小時以上,吃了也不用擔心會脹氣。桌面上有兩種醬料,一種是豬油結合梅子味增的抹醬,另外一種是新鮮破布子與芒果熬煮製成的果醬,讓兩種不同類型的醬料,提亮了酸種麵包裡的細膩風味。


「紋」
功能:主餐盤、前菜盤
材質:雙色陶土


餐具概念:
三角藺主要生長地為土壤帶為有鹽分、沼澤的地帶。而因為苑裡土壤的加成,在這生長的藺草特別的細緻,析為細絲後,便能編製帽子等講究質感的產品。 取色於苑裡土壤,片裁輕輕壓印,讓苑裡最特色的「網花紋」與土融為一體,長久地在餐桌上保留下來。透過主廚醬料,揭露在參與者面前。

主廚說菜:
苑裡為重要稻米產區之一,並以鴨間稻聞名全台;是故主菜肉品選擇鴨胸,並在最後階段以藺草煙燻,再加以煎烤。深紅色的醬汁則是加入了桑椹,以藺草綁製的中空的空心菜來搭配。

「遮」
功能:甜點罩、煙燻罩
材質:藺草

餐具概念:
在阿姨的手中,藺草總能自然延展後,以不同的形狀,蔭罩著人們。 以有機自然的型態做基底,結合Fine-dining常用的鐘罩結構,將煙燻氣味收斂,而在揭露時分釋放。一盅一盅陸續擺置在客人面前,由主廚示範,捏著開口上緣,揭開食物,靜心聞香,開始享用。

主廚說菜:
第一次看到藺草的時候,被其三角而中空的型態所驚艷。讓我想到同樣擁有類似結構的油條。鐘罩在我們餐廳之中,時常捕捉著煙燻稻草的氣味沁入其中。這次採用藺草為煙燻物,並在上餐前把握時間,灌入鐘罩之中,讓客人能夠在眼前被冉冉白煙與木質藺香包圍,搭配魚子醬與無花果享用,作為邀請進入藺草故事開場白。

「涼」
功能:酒杯、茶杯
材質:雙色陶土、藺草、3D列印


餐具概念:
現代臺灣人對於藺草最具象的五感記憶,便是在童年夏季,家人拿出草蓆,鋪在床墊上。展開時香氣撲鼻,躺下時溫潤沁涼。將涼爽、解熱的記憶轉譯,濃縮到手中生活慣用的容器,唯有「就口」的碗與杯,具有區分、個人的特質。 雙色土杯,在別上不同的藺紋編後,讓參與者能夠辨識自己的杯子。而手中小巧的蓆草尺度,轉譯了臺灣人熟悉的藺草記憶。

主廚說菜:
阿嬤家的草席,是多數人對於藺草的第一記憶。這次的飲品,部分採用了恆器製酒的AMA巨峰葡萄桶陳加烈酒。特別之處在於酒廠依循古法方式堆疊一層葡萄渣一層酒,封存熟成半年後裝瓶。酒感具有記憶中老葡萄酒風味,因而命名為AMA(阿嬤),為時光與傳統所致敬。另拌入採用包種茶菌種發酵的康普茶,降低苦澀,提亮台灣茶特有清香。

「槌」
功能:食品槌
材質:櫻桃木、橡木、山毛櫸


餐具概念:
此起彼落的槌聲,是苑裡意想不到、關於藺草的聲音經驗。木槌通常會在編織、析草前,將藺草的三角結構搥平,便於編織。這個藺草中富有五感的動態經驗,我們轉譯為Fine-dining常用的糖球、脆硬食物的敲擊棒。與藝術家合作,回收作品邊角料車製,再以手工拋磨,復刻出積年累月的痕跡。

主廚說菜:
回應設計師的概念,初次來到苑裡藺草工坊,看到阿姨們搥草的畫面與聲音此起彼落,以設計師產出的縮小版迷你木槌轉譯在餐桌上,最後一道甜點以透明糖片點綴,使用木槌敲打融合,搭配的艷陽柑來自南投中寮,正值產季,並寓意希望藺草工藝能再次旭日東昇,艷陽高照!
主視覺設計:蔡政哲 @tsai_tsai_experiment

菜單設計:黃若潔

活動環境聲音:蔡瑋德 @nick.tsai.140


|主辦單位|台灣藺草學會、Tupang地坊餐廳 張皓福主廚、黃若潔設計師
|開發補助|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、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
|專案管理|賴憲澤、張晨瑜
|媒體協力|翁氏工作室 翁浩原
|活動攝影|沈暐翃(@puppyvc)
|平面設計|蔡政哲(@tsai_tsai_experiment)
|環境聲音|蔡瑋德(Nick Tsai)
|工藝老師|藺編工藝師吳彩卿、藺編工藝師吳淑芬、陶藝家林思翰、藝術家吳帆
|特別感謝|陶藝家林郡鈺、或者書店/藝術家林文萱、陶藝家林盼妮、Tupang地方餐廳夥伴(Tammy、Bekka、Yang、威廉、浩克)、UOVO Food Design Studio 詹慧珍